8月15日上海醫藥的一紙中期業績報告再度印證了此前業內對于今年醫藥行業利潤增速將放緩的預測。上海醫藥上半年整體毛利率因原材料價格上漲,無奈下跌4個百分點至14.4%。
作為既有工業又有商業的大型醫藥上市公司,上海醫藥的中期業績快報被視為具有典型意義。不過,市場人士認為從已經公布中期業績報表的公司來看,今年行業整體利潤增速的下降幅度小于市場預期。醫藥行業依舊有望被市場繼續看好。
原材料瘋漲拖延效應漸顯
上海醫藥董事長呂明方解釋稱,醫藥行業的整體毛利率下降已成為一種趨勢,上半年有70%的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但隨著中央干預中藥材的市場,相信下半年價格將有所下調,有助于公司降低成本。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以來不論是中藥還是西藥,原料成本均出現了較快增長,中藥原料的增長更是超出市場預期。
來自中藥材天地網的統計數據顯示,99種野生中藥材自今年以來,****漲幅一度超過50%,目前雖有所回落,但依舊維持在高位。化學藥方面,原料的平均漲幅雖未超出中藥的水平,但由于成藥所需部分原料藥是通過農產品發酵所得,而農產品自今年以來,已經出現了連續上漲,由此給化藥企業造成的毛利壓力亦不容小覷。
據W IN D資訊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17日,醫藥板塊中已公布2011年中期業績報告的47家公司當中,有20家公司的銷售凈利率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銷售毛利率方面,今年中報與TT M (**近十二月)的數據相比,也有20家公司的增速放緩。
成本傳導機制失靈
于明德所說的過去十年行業發展中歷史低點,主要出現在2004年和2006年。2004年由于整個醫藥行業處于不確定中,年度行業利潤增幅只有9.5%,為近十年****;2006年全行業利潤增幅也降到11.7%。
在于明德看來:“今年可能要重復2004年和2006年的歷史,即生產銷售收入大幅度增長,但利潤卻急劇下降。”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大幅增加的情況下,醫藥企業的利潤正在被當前藥品招標唯低價是取的政策所壓縮。
來自****統計局相關數據也在印證于明德的上述擔憂,即今年前5個月醫藥行業主營業利潤增速僅為18%,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是37%。
國內一位醫藥行業****分析師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也認為,今年醫藥行業利潤增速下降將是大概率事件。究其原因,除了受原料上漲、招標政策制約外,價格管制政策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因為,相比其他行業,醫藥行業價格受到管制,且一直處在降價周期當中,其下游轉嫁成本壓力的渠道已經被掐斷,只能通過效率要效益。
不過,該位分析師同時表示,此番行業利潤增速下降在業界預期之內,且下降幅度小于市場預期,因此,醫藥行業依舊被市場看好。
此外,據中國中藥協會信息中心副主任賈海彬介紹,近來,尤其是****發改委祭出藥材清倉令后,中藥材的價格已經松動,今年下半年有望逐步下降。屆時,中成藥企業將有望得以減負。化學藥方面,不受價格管制的原料藥特別是維生素的出口價格依舊處在上升通道,這有望為部分這類企業轉嫁一定的成本壓力。此外,生物醫藥方面,還將引來“十二五”戰略新興展業規劃的利好。 |